7.27 遇見作者 | 交大伍寧波博士分享Nature成果背后的故事
2021年3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蘇冰教授課題組在Nature期刊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MAP3K2-regulated intestinal stromal cells define a distinct stem cell niche”的研究報告。該研究首次發(fā)現腸道干細胞底部存在一類被稱為MRISC的新型腸道間質細胞;并結合報告基因小鼠、體外腸道類器官共培養(yǎng)體系、單細胞測序等技術,系統揭示了MRISC在腸道炎癥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和機理,為腸道修復和相關疾病治療的臨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這項研究是蘇冰教授團隊通力協作的成果。伍寧波博士作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之一,自2012年即啟動本課題的研究,歷經2年時間得到了第一個表型,之后又經過漫長的摸索,在與搭檔孫宏翔博士的緊密合作和課題組的支持下,最終聚焦到腸道間質細胞MRISC。
本期《遇見作者》欄目,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伍寧波博士做客南模生物直播間,為大家介紹新型腸道間質細胞亞群的類型及功能。通過本次公益分享,伍寧波博士期望與更多的科學家進行學術交流,共同促進腸道間質細胞的研究和應用。
講座主題:新型腸道間質細胞亞群的類型及功能介紹
直播時間:2021年7月27日 19:00
內容速遞:
1.腸道間質細胞的介紹
2.新型腸道間質細胞亞群的分類及功能
3.新型腸道間質細胞亞群MRISC的發(fā)現過程及功能介紹
嘉賓介紹:?伍寧波 博士
2011年本科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yè),2018年6月博士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2018年7月起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后工作,合作導師蘇冰教授。其主要圍繞MAP3K2-MAPK信號在腸道炎癥和損傷修復中的作用機制展開研究,相關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在Nature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雜志上。2021年5月入職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聚焦腸道間質細胞新亞群MRISC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及其在腸癌,腸道纖維化等疾病中的功能研究。
你也可能感興趣
Cre-ERT2在無Tamoxifen誘導的情況下,在細胞質內處于無活性狀態(tài);當Tamoxifen誘導后,Tamoxifen的代謝產物4-OHT(雌激素類似物)與ERT結合,可使Cre-ERT2進核發(fā)揮Cre重組酶活性。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