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周斌研究員分享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的建立及應用講座


細胞之間的交流和相互作用是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有序進行的必要條件,解析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深入了解多種生物學過程及其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近30年來,科學家利用傳統(tǒng)的遺傳示蹤、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或過表達等技術,只能針對特定細胞自身進行細胞或分子水平的操作,深入解析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依然面臨巨大挑戰(zhàn)。因此,亟需建立一種新的遺傳操作技術,實現(xiàn)體內監(jiān)測與記錄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為推動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及再生醫(yī)學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新的強有力工具。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團隊利用人工合成Notch信號通路(synNotch)的技術,并結合傳統(tǒng)遺傳學手段,首次建立了體內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更加精準地指征相互接觸的細胞,并永久地記錄發(fā)生過接觸的細胞,實現(xiàn)鄰近細胞命運的示蹤。這項研究成果于今年12月2日被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上,論文標題為 “Monitoring of cell-cel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history in mammals”。


image.png


本期《遇見科學家》欄目,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周斌研究員做客南模生物直播間,同大家講解他是如何建立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及利用該技術如何巧妙地解決多個領域內的重要科學問題。通過本次的公益分享,以期與更多的科學家進行學術交流,讓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可以了解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的原理并應用到自身的研究領域。


課程簡介: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的建立

1

背景和意義

2

工作原理

3

在發(fā)育過程中的應用

4

在腫瘤血管新生研究中的應用

5

推廣與展望


掃碼報名

image.png


嘉賓簡介

image.png


周斌?

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


2002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系獲得MD。2006年畢業(yè)于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獲得PhD。2006年至201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yī)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任哈佛大學醫(yī)學院講師和Research Associate。2010年9月起至2016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yǎng)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2016年9月起任職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曾獲得國際心臟研究會ISHR“杰出研究員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獎、樹蘭醫(yī)學青年獎、科學探索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等。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優(yōu)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優(yōu)秀導師獎”、“朱李月華優(yōu)秀教師”獎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建立和發(fā)展譜系示蹤及遺傳操作新技術,實現(xiàn)哺乳動物體內更為精準、高效地遺傳示蹤和操作,揭示細胞分化、增殖、衰老、死亡等過程,并闡明其遺傳與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2. 利用遺傳學、合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交叉技術和方法,系統(tǒng)研究干細胞在重要器官(如心臟、肝臟、肺)的發(fā)育與再生中功能及其細胞命運可塑性的調控機理。

3. 建立鄰近細胞遺傳操作新技術,深入解析哺乳動物體內細胞-細胞交流過程,在單細胞水平探索體內細胞微環(huán)境對細胞命運調控的機理。


你也可能感興趣

Tamoxifen誘導Cre-ERT2小鼠 使用指南

Cre-ERT2在無Tamoxifen誘導的情況下,在細胞質內處于無活性狀態(tài);當Tamoxifen誘導后,Tamoxifen的代謝產物4-OHT(雌激素類似物)與ERT結合,可使Cre-ERT2進核發(fā)揮Cre重組酶活性。

查看
【小鼠大學問】基因工程小鼠的命名規(guī)則

常見的基因工程小鼠可以分為兩種命名方式,包括基因定點修飾的小鼠命名,比如:敲除、敲入、點突變等等,和隨機轉基因的小鼠命名。

查看